烟大党发〔2016〕35号
关于印发实施《烟台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处室、直属单位:
现将《烟台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烟台大学委员会 烟台大学
2016年12月9日
烟台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号)和省教育厅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综合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聚焦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发校院两级办学活力和师生的创新动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实现综合办学实力的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抓好顶层设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是否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是否有利于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美誉度作为衡量改革方案的标准。与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科学设计综合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问题导向,追求改革实效。聚焦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制约瓶颈,科学处理结构、质量、规模、效益、特色之间的关系。
——坚持稳中求进,突破重点难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平、公正和效率、效益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速度,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改革合力。珍惜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育人环境,尊重和发扬师生办学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问需于师生,问计于师生,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依靠师生推动改革,形成改革合力,改革红利师生共享,使师生的创造力和工作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三)改革目标
到“十三五”末,以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具有烟大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更好履行大学使命,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学校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到新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到2035年前后将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任务与举措
(一)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制度体系
1.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校法人治理模式。依法依规规范并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例会制度,修订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发扬党内基层民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落实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规范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职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巩固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对学院学术委员会运行的指导监督,进一步规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3.建立烟台大学理事会。制定《烟台大学理事会章程》,组建烟台大学理事会,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学校的长效机制。
4.加强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健全党建带团建机制,完善学校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畅通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完善多元参与的校内治理体系,加强议事协商,拓展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渠道。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制定学校重要事项监督检查办法,加强对涉及权力运行、决策流程、事业发展等重要事项回避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健全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以《烟台大学章程》为统领,梳理、制定和完善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完善法治工作机制,使学校运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逐步建立起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社会监督、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6.建立专业规划、论证与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学位授权点布局。结合专业分类和学科优势特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调控各学院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学位授权点布局,建立动态的专业和学位授权点规划、论证与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与建设相关制度。实行招生计划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水平联动机制。
7.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落实省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遴选应用型特色专业强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
8.稳定办学规模。以办学能力、社会需求为依据,从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条件出发,统筹考虑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增加A类专业招生规模、稳定B类专业招生规模、压减C类专业招生规模等措施适度增加本科生教育规模。在2019年前逐步取消专科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到“十三五”末,在校本科生规模稳定在30000人,在校硕士生规模达到2000人,在校博士生达到50人,在校留学生达到600人。
9.构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系统规划、统筹设计,构筑起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全员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覆盖的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制度。
10.全面实施学分制。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选课制改革和弹性学制,逐步形成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修业年限等的机制。推进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考试与成绩评价、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
11.推进招生改革。本科招生逐步从单一按专业招生向按专业+专业大类招生模式过渡。成立学校招生委员会,发挥招生委员会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的作用。适时启动“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的招生录取方式,完善招生录取标准和条件。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组、导师在对考生学术水平、品德及专业发展潜力考核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
1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使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发展、行业标准对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实践课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继续深入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办法,加快遴选建设省级优质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库和示范性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
13.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凝练核心课程、提高课程质量,构建由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改革体育和艺术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探索完善信息时代柔性学习新方式,建设优质在线课程,积极推行基于优质在线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并实施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科学使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有机融合。
14.建立多元育人模式。与省内外高水平学校建立校际联盟、专业联盟,互派教师、互换学生、互认学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法学领域试点本科教育与专业硕士贯通培养,着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实施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制定鼓励支持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开设研究性、创新性课程的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完善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本科生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完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
15.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健全学校内部动态质量监控系统,覆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过程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强化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制度性。
(三)深化学科建设改革,打造一流学科
16.以“学科特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制定“学科特区计划”实施方案,遴选3-5个一流学科和5个左右特色学科进行培育和强化建设,加大投入,支持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和基本运行,每年投入学科建设和运行经费不低于2000万,实现学位点建设、标志性成果、ESI全球前1%等指标的突破,到“十三五”末,形成龙头带动态势。制定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有关措施,特区学科团队按照带头人负责制构建,人员聘任和特区资格均实行动态管理。
17.健全学科建设评价考核制度。以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为抓手,依据自我定位、自立目标、协同促进、分类考核的原则,激励和监督学科点,特别是基础学科和部分应用性学科,找准定位,转型优化,加强融合,积极拓展发展资源和空间,引导其发展方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一致,与学校办学定位和规划相一致。学校对强化建设的优势学科,着重考核标志性成果的产出等;对于基础性学科,着重考察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对于应用型学科,着重考核服务地方的效益等。引导各学科科学定位、协同促进,特别是对于交叉性新兴学科的培育和建设予以重点激励。
(四)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18.完善师德建设体系。立足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将师德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教师管理各项制度中。认真落实《烟台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在教师招聘录用和人才引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考察。建立师德承诺制度、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入职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拓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途径,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以及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完善师德典型宣讲制度,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严格师德考核,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进行。建立师德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
19.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继续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赴海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青年后备人才。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学术交流相关制度。
20.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积极推荐各类人才项目人选。实施“152人才工程”,明确岗位职责和提高人才待遇,引进和培育一定数量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1.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立足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特质,实施按岗分类考核,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现有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以学生评教为基础,并综合教学督导人员、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评教结果作为对教师师德和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挂钩。考核评价不合格者,在教师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改进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办法,实现研究生导师的动态管理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导师的分类管理。
22.改革用人制度。学校根据上级部门审批的人员控制总量,制定年度增人计划岗位数量,按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规范各类人员的管理方式。按照上级部门确定的岗位设置指导标准,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级各类岗位设置、岗位竞聘的方案,将岗位管理作为激发人才活力、改革用人制度的有效途径。
23.改革职称制度。学校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评价聘用的有关办法,定期自主组织评价、按岗聘用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辅助岗位人员。
24.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在上级政策指导下,制定在绩效工资控制总量内自主决定校内收入分配办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向教学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
(五)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产出一流成果
25.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明确管理主体,加强分级管理;提高预算效率,加强预算管理;实施动态监督,加强过程管理;严格依法依规,加强结余经费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科研项目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相关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
26.健全科研评价机制。以质量为导向,建立周期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机制,在对科研组织和研究工作者实施考核的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
27.改革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制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引导与激励制度,鼓励研发团队主动与企业、市场建立科技研究的早期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建立成果评估和推介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8.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特点,整合优质资源,聚焦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项目为牵引,以创新为支撑,以研究为依托,凝炼智库建设的主攻方向,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打造烟大智库品牌,带动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29.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理合规使用间接费用,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结合当地实际收入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编制劳务费预算。
(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拓展教育资源
30.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制机制、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以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要求,逐步建立对相关部门和学院开展国际合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完善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工作办法。完善优秀本科生海外交流和优秀研究生赴海外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访学实施办法。
31.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把服务地方与推动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平台,建立顺畅校地互动运行机制。
32.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应用型专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合作开发建设相关课程。
33.重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完善校友会工作机制,健全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制度,健全校友服务体系。
(七)深化资源配置管理改革,增强办学效益
34.深化资产管理改革。完善各类教学科研基地、公共平台、大型仪器装备的建设论证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资产使用效益考评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5.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校财经管理与监督,逐步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年度预算审查和决算审签制度。强化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完善项目评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库制度。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改革,规范学校收费行为,逐步建立与学分制教学管理相适应的收费工作体系。落实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经济审查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经费使用严格、规范、高效。
36.加强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升级改造网络硬件资源体系,建设先进、集约的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基础平台;完善并深耕现有应用系统和支撑平台,形成校级综合信息平台;基于数字化平台,大力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和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各种数据库建设。启动嵌入式学科服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增强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37.完善安全和后勤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完善并落实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制。以破解制约后勤发展改革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为突破口,以建设师生满意后勤为目标,以“三育人”为根本遵循,继续坚持和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改革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和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加快实现后勤服务保障现代化。
38.加强图书资源管理。健全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学院支配经费购置图书资料的管理和科研、教研项目经费购置图书资料的管理,构建全校统一的图书资源信息平台。
(八)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改革,提升软实力
39.构建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将大学文化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全过程,渗透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环节。
40.凝练传承烟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加强校史研究,弘扬办学传统,讲好烟大故事;培育校友文化,汇聚烟大力量;加强宣传工作,传递烟大声音;培育、充实、挖掘、凝练烟大精神的丰富内涵,逐渐形成烟大人独特的文化基因,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培育更加优良的烟大校风。精心组织烟大文化品牌项目,落实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的培养和打造。以各种学术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为载体,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41.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和校园景观建设,逐步改造优化校园实体空间环境及网络空间环境,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校园景观、标识、网络等的文化品位。
(九)深化管理与服务改革,优化治理能力
42.完善分层负责体系。建立部门管理服务责任清单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标准、规则、程序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学校各类事务的动议、审查、决策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不同层级的权限和责任。
43.完善作风建设机制。编制并公布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办事指南和管理服务工作手册,接受师生监督。完善各类意见的受理、答复、反馈、问责机制,限时答复关系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加强对行政运行效能的监督、评估。
44.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至二级单位,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依据,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三、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机制
成立烟台大学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把谋划和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摆上学校主要议事日程,加强推进改革任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建设。
切实加强党对综合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改革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改革,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依据综合改革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明确负责岗位,细化实施办法,规定完成时限,加强督促落实,重视实效评估,确保改革方案实施成效。
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综合改革全局,与主管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高度关注师生反应和社会舆论,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加大综合改革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和创新氛围。
附件:烟台大学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 改革任务
| 牵头
校领导
| 牵头及
协助单位
| 时间进度
|
1
| 依法依规规范并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例会制度,修订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 崔明德
| 学校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 2016年10月前完成
|
2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 崔明德
| 党委组织部
| 持续推进
|
3
| 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规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 房绍坤
| 发展规划处
社科(科技)处
| 2016初启动,持续推进
|
4
| 制定《烟台大学理事会章程》,组建烟台大学理事会,形成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 张伟
| 发展规划处
| 2016年底前完成
|
5
| 完善学校群团组织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校内治理体系,加强议事协商。
| 张伟
孙祥斌
| 校团委
校工会
党委统战部
妇委会
| 持续推进
|
6
| 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接受各方监督。
| 张伟
| 学校办公室
| 2016年底前完成
|
7
| 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制定学校重要事项监督检查办法。
| 崔明德
周胜良
| 校纪委
党委组织部
监察处
| 2016年底前完成
|
8
| 以教育厅核准的《烟台大学章程》为统领,健全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 房绍坤
| 发展规划处
学校办公室
| 2016年底前完成
|
9
| 建立动态的专业和学位授权点规划、论证与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与建设相关制度。实行招生计划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水平联动机制。
| 郭善利宋中民
| 教务处
研究生处
| 持续推进
|
10
| 落实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
| 宋中民
| 教务处
| 持续推进
|
11
| 统筹考虑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增加A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稳定B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压减C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 宋中民
| 教务处
研究生处
国际合作交流处
继续教育处
| 持续推进
|
12
| 构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制度。
| 张伟
孙祥斌
宋中民
|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组织部
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13
| 全面实施学分制,推进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考试与成绩评价、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
| 孙祥斌宋中民
| 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
| 持续推进
|
14
| 改革招生办法,优化生源;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建立多元育人模式。
| 郭善利宋中民
| 教务处
研究生处
| 持续推进
|
15
|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孙祥斌
宋中民
| 学生工作处
教务处
| 持续推进
|
16
| 制定并落实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办法。
| 郭善利
| 研究生处
| 2016年底前完成
|
17
| 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 郭善利宋中民
| 教务处
研究生处
| 持续推进
|
18
| 制定“学科特区计划”实施方案,遴选特区学科重点建设。制定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有关措施。
| 房绍坤郭善利
| 发展规划处
研究生处
人事处
| 2016年底启动,持续推进
|
19
| 健全学科建设评价考核制度。
| 郭善利
| 研究生处
| 2017年底完成
|
20
| 完善师德建设体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建立师德承诺制度、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完善师德典型宣讲制度。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师德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
| 张伟
郭善利
| 党委宣传部
人事处
| 2017年底完成,持续推进
|
21
| 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相关政策。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学术交流相关制度。
| 郭善利
宋中民
| 人事处
教务处
| 2017年底完成,持续推进
|
22
|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积极推荐各类人才项目人选;实施“152人才工程”,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人才待遇,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 房绍坤
郭善利
| 人事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23
| 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按岗分类考核,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现有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改进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办法,实现研究生导师的动态管理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导师的分类管理。
| 郭善利
| 人事处
教务处
研究生处
社科(科技)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24
| 改革用人制度,规范各类人员的管理方式。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级各类岗位设置、岗位竞聘的方案。
| 房绍坤
郭善利
| 人事处
| 2016年启动
|
25
| 改革职称制度,学校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评价聘用的有关办法,定期自主组织评价、按岗聘用。
| 房绍坤
郭善利
| 人事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26
| 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在绩效工资控制总量内自主决定校内收入分配办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 房绍坤
郭善利
| 人事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27
| 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覆盖科研项目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相关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强化监督和约束,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
|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 2017年底完成,持续推进
|
28
| 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周期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
|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 2017年底完成,持续推进
|
29
| 改革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制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引导与激励制度,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建立成果评估和推介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30
| 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打造烟大智库品牌,带动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 持续推进
|
31
|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收入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编制劳务费预算。
|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32
| 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制机制、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对相关部门和学院开展国际合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完善优秀本科生海外交流和优秀研究生赴海外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访学实施办法。
| 宋中民
| 国际合作交流处
| 2017年启动,持续推进
|
33
| 建立完善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工作办法。
| 宋中民
| 教务处
国际合作交流处
| 2017年启动,持续推进
|
34
| 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平台,建立顺畅校地互动运行机制。
| 张伟
郭善利
| 社科(科技)处
学校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35
| 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应用型专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合作开发建设相关课程。
| 宋中民
| 教务处
| 持续推进
|
36
| 完善校友会工作机制,健全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制度,健全校友服务体系。
| 张伟
| 校友联谊会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37
| 完善各类教学科研基地、公共平台、大型仪器装备的建设论证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资产使用效益考评机制。
| 孙祥斌
|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 持续推进
|
38
| 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年度预算审查和决算审签制度。强化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完善项目评议制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库制度。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改革。落实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经济业务审查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房绍坤
邓昌亮
| 财务处
审计处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39
| 建设先进、集约的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基础平台,形成校级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和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各种数据库建设。启动嵌入式学科服务,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 宋中民
|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图书馆
学校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40
| 改革完善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和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完善并落实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制。
| 邓昌亮
| 后勤管理处
保卫处
| 持续推进
|
41
| 健全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构建全校图书资源信息平台。
| 宋中民
| 图书馆
| 持续推进
|
42
| 建立校院两级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构建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培育和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 张伟
| 党委宣传部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43
| 凝练传承烟大精神,加强校史研究,培育校友文化,加强宣传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培育更加优良的烟大校风。精心组织烟大文化品牌项目,打造烟大文化特色。
| 张伟
孙祥斌
| 党委宣传部
学校办公室
校工会
校友联谊会办公室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 持续推进
|
44
| 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和校园景观建设,逐步改造优化校园实体空间环境及网络空间环境,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校园景观、标识、网络等的文化品位。
| 张伟
邓昌亮
| 党委宣传部
后勤管理处
| 持续推进
|
45
| 完善分层负责体系,建立部门管理服务责任清单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标准、规则、程序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学校各类事务的动议、审查、决策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不同层级的权限和责任。
| 张伟
周胜良
| 校纪委
党委组织部
学校办公室
监察处
法律事务部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46
| 完善作风建设机制,编制并公布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办事指南和管理服务工作手册,完善各类意见的受理、答复、反馈、问责机制,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加强对行政运行效能的监督、评估。
| 张伟
周胜良
| 校纪委
学校办公室
监察处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
47
| 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 张伟
| 学校办公室
| 2016年启动,持续推进
|